文章来源:维也纳声学 时间:2024-09-23
博物馆大学术报告厅声学设计
维也纳声学 郎宇福
一、项目概况
本大学术报告厅为省博物馆大学术报告厅,主要用于学术会议报告使用。建筑面积约为300㎡,容积约为3100m³,座位244人,每座容积约为12.7m³/人。该项目中,我公司担声学顾问,提供建声设计和施工做法建议。大学术报告厅效果图和平面图如下。
大学术报告厅效果图
大学术报告厅平面图
一、主要参考标准
(1)《剧院、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》 GB/T50356-2005
(2)《剧院建筑设计规范》JGJ57-2010
(3)《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》GB50371-2006
(4)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》 GB50118-2010
(5)《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》JGJ66-2015
二、项目分析
根据大学术报告厅的用途,声学要求上属于以语言使用为主的厅堂,需要使用电声。首先需保证厅内的语言清晰度,即在厅内各个位置上应具有足够的声音响度和较高的语言清晰度。因此该报告厅混响时间宜偏短,不仅改善厅内语言使用的声环境,还为电声增加混响时间留出足够的可调空间。
大报告厅的声学设计指标要根据使用功能及厅堂规模确定,并且要注意设计结果不能出现明显回声、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。
混响时间:按照大学术报告厅使用要求,混响时间确定要根据《剧院、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》 GB/T50356-2005规定,会堂、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室内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如下图所示。
本学术报告厅容积约3100m³,按照规定中频(500Hz-1000Hz)混响时间为1.0±0.1s,其余各频段混响时间相对于中频(500-1000Hz)的比值如下表所示,允许低频混响时间稍长,高频混响时间稍短,整体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平直,且各频率的混响时间允许有10%的误差。
表1
频率(Hz) | 各频段混响时间相对于中频(500Hz-1000Hz)的比值 |
125 | 1.0-1.3 |
250 | 1.0-1.15 |
2000 | 0.9-1.0 |
4000 | 0.8-1.0 |
声场分布指标:在自然声源的条件下,厅内声场不均匀度应≤±4dB,即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≤8dB。
背景噪声:当采用自然声时,大学术报告厅室内背景噪声满足NR-30,当采用扩声系统时,室内背景噪声可稍高一些,可达到NR-35,噪声评价NR值对应的各倍频带声压级(dB)如下表。
表2
NR-35 | 倍频带中心频率(Hz) | ||||||||
31.5 | 63 | 125 | 250 | 500 | 1000 | 2000 | 4000 | 8000 | |
NR-25 | 72 | 55 | 43 | 35 | 29 | 25 | 21 | 19 | 18 |
NR-30 | 76 | 59 | 48 | 39 | 34 | 30 | 26 | 25 | 23 |
NR-35 | 79 | 63 | 52 | 44 | 38 | 35 | 32 | 30 | 28 |
NR-40 | 82 | 67 | 56 | 49 | 43 | 40 | 37 | 35 | 33 |
NR-45 | 86 | 71 | 61 | 53 | 48 | 45 | 42 | 40 | 38 |
语言清晰度:报告厅内音质明亮、亲切。
除上述指标外,报告厅内要具有一定的侧向声能,使具有环绕感。要求该大学术报告厅内应无明显的音质缺陷,如回声、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。
一、建声意见
大学术报告厅内混响时间要求偏短,并且为保证该大学术报告厅内背景噪声、语言清晰度、声场不均匀度等建声指标,需要采用强吸声处理,为会议、报告等提供一个良好的声环境,达到设计目标,满足使用要求。建声处理措施如下:
1、墙面
根据装修效果图,一层左右两面侧墙采用冲孔铝板,并且利用MLS造型扩散处理,MLS扩散体做法如下图所示,要求侧墙整体平均吸声系数不得低于0.6。
二层侧墙面采用冲孔铝板,铝板开孔率为13%-15%,板材后面留100mm空腔,内填75mm厚48K玻璃棉,玻璃棉包防火玻璃丝布且紧贴冲孔铝板安装,二层侧墙面整体平均吸声系数不得低于0.6。
2、天花
按照装饰效果图,天花采用AGG无缝吸声聚砂板,安装后材料平均吸声系数不低于0.6。
3、地面
地面采用浮筑结构(20mm减振垫,50mm*50mm方管打井字格,地面采用浮筑结构减少了物体与地面碰撞产生对室内干扰的噪声。
4、其他细节
为控制室内背景噪声,大报告厅整体要达到一定隔声量,墙体要求隔声量大于等于50dB;所有门均需采用隔声门,其隔声量不小于40dB;所有窗均需采用隔声窗,其隔声量不得小于35dB;安装时注意对门窗缝四周的密封处理,避免外界噪声对大报告厅内产生噪声干扰。
途径大学术报告厅内的管道需减振吊装。舞台后墙(如下图所标示部分)的吸声帘幕使用双层帘幕,既可以起到遮光作用,又可以增大吸声量。
为避免座椅下送风时,噪声由静压箱传入报告厅,静压箱内安装密胺海棉(容重为8kg/m³)降低噪声,控制厅内背景噪声。
大学术报告厅二层与通向顶部的维护楼梯开敞相连,为了避免观众厅与楼梯间产生耦合效应而影响室内音质,在通道的连接口及楼梯间安装平均吸声系数不小于0.85的吸声材料,减弱了由楼梯间传入的噪声。
一、混响时间估算
下表为大学术报告厅混响时间计算结果,中频500Hz混响时间为0.92s,满足混响时间指标1.0±0.1s。
二、工程效果
该工程属于博物馆内报告厅,肯定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在给予建声设计意见时,顾问/设计人员十分谨慎,对材料吸声性能和装饰效果十分重视,考虑到材料使用后的工程和理论误差,施工后的吸声材料吸声性能可能达不到理论值,特意将理论估算的混响时间设定较低。
工程完工后,混响时间测试数据表明:工程实际混响时间满足设计要求,且各频段互相时间较为平直。报告厅最终音质效果也受到业主方的好评。
报告厅混响时间测试数据:
声学材料和声学设计咨询
Emall:kefu@ocen.cn Tel:18601182613 18500995690